当ID.3只卖12万,还有必要考虑其他车吗?
2023-10-24 14:12:49 来源:易车网 阅读量:4786
笔者有一位朋友需要经常广佛跨城通勤,油费成了一笔不小的支出,因此打算买一辆10万出头的纯电小车代步。但作为爱车之人,朋友对车是有要求的,首先驾驶感要好,然而目前该价位的产品大多将重点放在设计和更有噱头的配置上,真正好开的车几乎没有,像很多人都推荐比亚迪海豚,但他试完之后觉得底盘质感太一般,所以一直忍住没有下手;欧拉好猫的行驶质感稍好一些,然而形象又过于女性化,同样使他犹豫不决。
朋友倒是知道有操控比较好的纯电小车,例如大众ID.3,不过它始终是正儿八经的合资品牌A级车,之前的售价超出预算太多所以关注比较少。但随着ID.3在7月初推出惊爆价,降价3.7万后将起售价拉低到12万多,当月订单立马过万,以更大的优势巩固合资品牌纯电动车销冠,至今近两个月到店看车的消费者仍然很多。强劲的势头再次唤起朋友对ID.3的浓厚兴趣,立马询问笔者12万的ID.3能不能冲?
那我在这里先说结论:当拥有后驱、多连杆后悬挂、德系底盘质感、2765mm长轴距和5米转弯半径的ID.3只卖12万,同级别里一个能打的都没有!
硬件碾压,同级唯一有驾驶乐趣的电车
既然朋友最重视车的操控,推荐ID.3的第一个理由就是它的操控、性能都非常好,无论硬件还是驾驶感对同价位的电车来说都是降维打击。
良好的操控性首先从硬件出发,ID.3是出自大众集团MEB纯电平台的全球车型,欧洲也是其很重要的市场,欧洲消费者一向对车辆的驾控要求比较高,所以大众在这方面是不敢怠慢的,给予ID.3非常高的硬件规格。ID.3是所在价位中极少采用后轮驱动和多连杆后悬架的车型,因为前轮能专注于转向且加速时的重心后移给后轮更好的抓地力,所以后驱车往往有更敏捷的转向和更好的加速性能,而多连杆独立后悬挂使轮胎在过弯时有更好的抓地力,左右悬挂工作时不会互相干扰,能带来更好的操控性和舒适性。海豚、好猫等现在和ID.3同价位的车型仍大量采用前驱+扭力梁非独立后悬挂这种相对低成本的组合,显然操控不是它们的重点;即使有些车型和ID.3一样使用多连杆独立悬挂,但他们材质上也是以铸铁为主,但ID.3的后悬挂大量使用铝制件,能有效降低簧下质量,进一步提高操控性。可以看到ID.3的底盘配置明显比竞品高很多,这是一种无形但不可小觑的价值,消费者在享受舒适、敏捷的驾驶体验的同时未必会想到背后巨大的用料成本和调校成本。
不止于操控,高强度材料为安全护航
ID.3高强度材质的重量占白车身重量的86%,车身的抗扭刚度高达38000Nm/deg,同级车型的抗扭刚度大多在20000-30000Nm/deg之间,更别说成本有限的A0级电车。这就是我们说的“更硬的车架”,除了在激烈驾驶时变形量更小,使车身更好地抗侧倾,更重要的是在猛烈碰撞时最大限度维持座舱的完整性,保障乘客安全。
ID.3的硬件确实很好,实际的驾驶感受又是怎样的呢?这里可以总结为几点:
1、同价位性能领先。
ID.3搭载最大功率125kW的后置永磁同步电机,最大扭矩达到310Nm,性能比海豚、好猫等纯电小车强得多,尤其跑高速时的动力储备更好,绝对能满足正常的家用需求。性能强之余ID.3的油门和刹车的比例感极佳,即使新手司机也可以轻松掌握,这虽然看似是细枝末节但能把油门和刹车调得好的车厂真不多,体现了大众深厚的调教功底。还值得一提的是ID.3提供D/B两挡模式:D挡就跟油车一样,松油门不会有一点拖拽感,对习惯油车的司机很友好;B挡会有动能回收效果但力度不会很突兀,增加续航的同时也不容易开出“风琴脚”。
2、越级底盘调校。
虽然是ID.家族的入门车型,但底盘质感与ID.4 X非常一致,和海豚、好猫等车型比就是越级的存在。底盘的好主要体现在非常扎实,干净过滤掉路面细碎振动的同时还能保留一定的沟通感,而且其转向又快又准,过弯时的循迹性和支撑性都非常出色,确实具备不错的驾驶乐趣。另外ID.3在高速上不会像海豚或好猫那样有比较明显的漂浮感,稳定性好很多,给予更多安全感。
3、5米超小转弯带来极好的灵活性。
它的转弯半径只有5米,这是什么概念?车长比ID.3短了136mm的海豚转弯半径都要5.2米。极小的转弯半径给予ID.3非常好的灵活性,特别是老城区有很多只有两车道的道路,路口掉头很不方便,经常会出现一把掉不过去还把路堵住的尴尬场面,这时更短的转弯半径就非常有优势,ID.3往往可以一把掉头,有这样的灵活性才能算是真正的城市通勤利器。
最后是ID.3的隔音。毕竟A级车的整体用料肯定会比海豚、好猫等车型好,因此ID.3的隔音表现显然好得多,不管是繁忙的街道中对外部噪音的隔绝,还是高速时对风噪和路噪的抑制都很出色,谁不想在一天繁忙的工作之后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放松?
大电池长续航,表显续航非常真实
既然是电动车,电池和续航的问题绝对不能避而不谈。ID.3搭载来自宁德时代的52.8千瓦时的三元锂电池组,官方标称续航为450公里,而A0级纯电小车的电池容量一般只有40多千瓦时,续航最多只有400公里左右。
在试驾过多款ID.家族的车型之后,我们发现其续航非常扎实,在续航测试中都能跑出很贴近标称续航的真实续航,很多电动车的续航往往打折比较厉害。而且ID.3支持动态表显续航,即根据司机的驾驶习惯动态地估算续航里程,其逻辑和其他车企的完全不同,续航显示多少就是多少,是最让人放心的车型。充电方面,ID.3支持高功率快充,从30%充至80%只要28分钟,在外充电时无需在充电站等待太长时间。
另外提一下智能化,其实合资品牌的车机不是不好用,只是不会加太多花哨的功能,像ID.3便支持无线CarPlay和手机APP远程控制等功能,可以通过远程查看车况或提前打开空调,有这两大功能就基本够了,反而海豚等很多车型都不会给客户提供CarPlay而是使用自己开发的系统,但论上手的容易度和使用体验都未必比CarPlay好。
小车身大空间,ID.3真的巨能“装”!
还有消费者非常关心的空间,别忘了ID.3的定位是A级车并得益于MEB纯电平台的优势,虽然车长只有不到4.3米,轴距却达到2765mm,明显比海豚等小车有优势,所以ID.3的后排空间非常宽敞,而且后排座椅还支持4/6比例放倒,得到最大1267L的后备厢空间。
我们拍摄动辄带着3、4个器材箱和脚架等设备,后备厢空间小一点的车还真放不下,但是ID.3却没有压力,即使不放倒后排座椅也可以轻松收纳2个26寸行李箱、2个20寸行李箱和几个脚架、灯具之类的物件,如果把座椅放倒的话更是可以再放进6个50*40*40mm的纸箱以及一些小物件,相信它的空间对家用来说是绰绰有余,实用性当然会比A0级小车好不少。
之前ID.3和海豚有比较大的价格差,消费者一般不会放在一起比较,但ID.3在7月份推出官方惊爆价之后两者的售价已有所重叠,价格上形成了竞品关系。不过ID.3始终是一款A级车,空间、动力、底盘用料等方面明显好于A0级车,如今它和海豚等车型同价,可以理解为消费者白赚至少3万元的价值。顺便一提,ID.3大幅优惠的消息已经传到国外,据说德国人听到售价只要欧洲不到一半时纷纷“破防”,算是反向收割德国老家了。
所以,笔者会对朋友说:“十多万买车谁最香?降价后的ID.3!”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推荐内容
- 电动汽车制造商Fisker再次下调全年产量目标
- 11月新能源销量:大局已定,来年还有机会吗?
- 20多家欧洲企业代表来到金山这座千年古镇,收获了
- 售价12.67万元起吉利中国星智能双擎上市
- 车企官降、地方补贴接踵而至车市年终冲刺“以价换量
- 优质楼宇推介月|上报传悦坊
- Imec将硅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集成到曲面上
- 15万级家庭纯电SUV怎么选,奇瑞舒享家还是零跑
- 理想MEGA官图发布造型如高铁或售50万元以上
- 问界新M7上市25天大定破5万台,真能“遥遥领先
- 龙年压岁金上市首发交通银行精彩亮相2023钱博会
- 娃娃鱼前脸,AIONSMAX官图发布,设计越发简
- 长安引领年终购车热潮,至高直降30000元,买车
- 罗姆推出新型高功率120W激光二极管用于LiDA
- 60岁·40年·6所学校:一个退休教师的讲台不了
- 马恒达电动越野概念车:传奇迈向电动化
- 限时疯抢!超高人气!爆款小鹏G6、特斯拉Mode
- 19.99万就能买到四驱顶配?超混电驱奇骏自驾游
-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樸:5G+AI赋能千行百业
- 岚图汽车假期打卡,4S店实车体验,说走就走!
- 同年同月生,长安启源A07与比亚迪海豹DM-i,
- 带电带T又带锁,哈弗猛龙这波操作谁与争锋?
- 双节试驾岚图新free,全新的绝佳体验
- 为采购提供通路,为自有品牌建设赋能,盒马黑标店上
- 昊铂HT其艺术品级的质感和雕塑般将成为新中产理想
- 与时间赛跑,长城Hi4的诞生始末
- “零甲醛”认证不玩虚的,这家车企4款获得认证
- 魅族造车,是吉利给的勇气?
- 事关房企上交所重磅发声!
- “红宝太和胶囊”发力打造中医滋补国民品牌
- 一品红(300723.SZ)痛风创新药首次在港亮
- 智驾决战2024:激光雷达或成最大赢家
- 福特蒙迪欧大马力E-混动版上市,售18.98-2
- 三把锁+四驱,城市越野兼顾,坦克400Hi4-T
- HOTDOG与上航假期达成“元宇宙文旅战略合作”
- 2023款奥迪RS5上市,延续运动风,整体改动不
- 28.89万起售很贵?宝马X2如今停产在售,终端
- 宋L四驱版内饰官图,这国际范!这回没得吐槽比亚迪
- 打造出行时代全新利器,问界M5让出行更智能便捷
- 上交所举办房地产行业座谈会进一步推动沪市房企提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