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91
国际财经网
加载中...
您的位置:首页 >评论 > 正文

14亿多人的“饭碗”如何端牢?

2022-03-07 00:24:00 来源:网络  阅读量:8191   

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,作为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,如何让群众的“粮袋子”鼓起来,对中国来说始终是个课题。

政府工作报告提出:装满“米袋子”、充实“菜篮子”,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政府工作报告强调“端牢饭碗”意味着什么?中国如何把“饭碗”端牢?

资料图:2月25日,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塘洲镇洲头村,春耕生产整理后的土地,线条纹理有致,犹如大地指纹,蔚为壮观。 邓和平 摄

端“饭碗”意义重大

在5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首场“部长通道”上,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提到,近两年,受疫情、灾情叠加的影响,粮食安全、粮食危机一直是热门话题,相信大家对“手中有粮、心中不慌”这句话有了更深更真切的体会。

多年来,中国的粮年年丰收。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,中国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.3万亿斤以上。

在粮食供给总量充足形势下,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先后提出,“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”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,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

“这一表述传达了国家保障粮食安全的信心和决心。从历史上来看,粮食安全问题从来都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,更是个政治问题。要高度警惕新自由主义关于‘自由贸易、粮食可以随便进口’的错误言论,坚持底线思维,确保中国人的饭碗始终牢牢端在自己手中。”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晖对中新社记者说。

“在当前情况下强调‘端牢饭碗’,意义非常重大。”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,这一表述传达的是保证任何一个中国人在任何时候、任何情况下都能衣食无忧,不仅吃得饱,还要吃得好、吃得放心。

资料图:小麦开镰现场。中新社记者 翟羽佳 摄

端“饭碗”要稳

中国人有能力、有信心靠自己端牢饭碗,但与此同时,随着外部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,拧紧粮食安全的发条并非一劳永逸。

唐仁健透露,今年的粮食生产确实面临很大的困难,首先是夏粮生产,去年冀鲁豫陕晋五个省受罕见秋汛的影响,冬小麦晚播面积有1.1亿亩,比往年正常情况晚了半个月左右,这就占了冬小麦总面积的三分之一。

李国祥表示,去年以来,国际农产品价格,特别是粮食价格仍有剧烈波动,最近国际小麦价格还出现暴涨,再加上去年局部地区受到极端灾害天气影响,以及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和国际局势动荡,不稳定的因素比较多。

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,加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。可以注意到,“稳”字成为关键。

全国政协委员、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表示,“稳”字背后包含四层含义:一是稳住18亿亩耕地红线;二是稳住粮食的产量和品质;三是稳住种粮民众的积极性;四是稳住民众对粮食消费的担忧。

资料图:色彩斑斓的稻田。周星亮 摄

端“饭碗”需要多重抓手

中国农业农村部此前对外表示,至少未来三十年,粮食需求仍是一个增长的趋势。面对14亿多人不断增长的粮食需求,如何才能把“饭碗”端牢?

唐仁健表示,抓好全年的粮食生产,核心还是保面积。要切实真正管住、管好耕地,遏制“非农化”,同时还要防止“非粮化”。

李国祥认为,在保护好耕地外,还要想办法扩大耕地,充分利用闲置农田,通过水利设施建设、搞好生态环境,增加耕地资源。此外,要继续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,及时预警极端灾害天气。提高农机化装备水平,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。

吴德表示,政府工作报告涵盖四方面措施:一是加强耕地综合治理和保护力度;二是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应用,推进种业振兴;三是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;四是提升农业气象灾害防控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。

唐仁健指出,尽管粮食供求始终处于紧平衡的状态,今年粮食生产又遇到了很大的困难,但是目前粮食供给的总量是充裕的。

“不管国际形势怎么变化,我们有能力保证14亿中国人民每天到点开饭,不饿肚子,而且饭碗能够越端越稳,也吃得越来越好。”他说。

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企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投资有风险,需谨慎。

推荐内容

c9d